知讯者学习网-zhixunzhe.com

标题: 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作者朱甫-35集MP3有声书-32KBS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年豆蔻    时间: 2015-12-22 21:11
标题: 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作者朱甫-35集MP3有声书-32KBS


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作者朱甫-35集MP3有声书-32KBS

总时长:13:15:55          发行时间:

★ 作品目录:

第1章 永不放弃——马云论创业精神
第2章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论经营理念
第3章 B28时代——马云论电子商务
第4章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马云论互联网与网络公司
第5章 太多钱会坏事——马云论融资方略
第6章 大多数客户都是懒人——马云论客户关系管理
第7章 只要普通人才——马云论人才选拔与任用
第8章 追求良好工作氛围——马云论公司内部管理
第9章 目标是全世界——马云论阿里巴巴品牌力
第10章 要能对机会说“NO”——马云论企业家修为
第11章 战略联盟——马云论“阿雅”联姻
第12章 长江里的鳄鱼与海里的鲨鱼——马云论竞争战略
第13章 成功物语——马云论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
附录:马云个人档案


★ 作品介绍:

任何一个企业家的成功,都需要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换尔言之,他一定是不断地否定别人的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独特的观点,才能够真正走向大成功。在中国企业家群像里,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01.mp3
试听地址:http://pan.baidu.com/s/1i3tXqrN

02.mp3
试听地址:http://pan.baidu.com/s/1bnC0zin

03.mp3
试听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028lJ



★ 点击检测全集下载链接是否有效:
点击检测
★ 全集下载链接:



★ 备注信息:






听书的优点:1、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车时、乘车时、做家务时、运动跑步时、旅游购物时、睡觉前。2、独特优势:宝宝学习、弱视失明者学习、保护视力、环保。3、提高自身竞争力: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把别人浪费的零碎时间利用好,即使每天3小时,1年就是1千小时,10年1万小时,智慧随时间放大。4、听书小技巧:若长时间使用耳机听书时可以用单耳听,每隔一段时间换到另一边耳朵听,这样能有效保护耳朵。



作者: beijingqiu    时间: 2015-12-23 17:34
创业觉得全世界都讲的差不多 让我觉得他牛的是 跟他一起创业的元老们至今都还在阿里巴巴

作者: zhanghongtao    时间: 2015-12-24 11:46
佩服马云的眼光和胸怀!

作者: 水间苍月    时间: 2015-12-25 11:33
媒体人的视角。马云是很有魄力的创业人

作者: 陌上纤虹    时间: 2015-12-27 14:02
成功的人才能说漂亮的话。书中引用马云的一段话,有bug前后矛盾,“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后面又成了“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还有和ebay竞争时期,明明大量关注研究对方高层动向,后面又说从来不研究对手,不知道是马云语录问题,还是编者的失误。

作者: 洁娜kina    时间: 2015-12-30 06:36
把马云的十来句话翻来覆去的重复,凑成几十页纸,真辛苦了这个编者

作者: 风之引力    时间: 2016-1-2 15:56
做生意不能凭关系,不能凭小聪明,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客户需要什么,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关系。

作者: 零星小雨    时间: 2016-1-4 12:34
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服务是全世界最贵的产品,所以最佳的服务就是不要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不需要服务。

作者: 冰凌雪儿    时间: 2016-1-4 20:46
刚开始不是很喜欢读,不过越到后面越喜欢看了。特别是书里面他对电子商务的见解、自己的做事风格的解释这段,很有个人魅力,喜欢。当然里面也谈到了淘宝,知道了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

作者: jlsok09    时间: 2016-1-6 23:33
大学时期在同学宿舍发现了这本书。虽然不是马云亲笔,但从某种意义上让我认识到了马云。

作者: 故事还长    时间: 2016-1-7 15:50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作者: dgs0711    时间: 2016-1-9 21:16
通过此书基本上了解了马云的经历和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更加认同的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欢迎光临 知讯者学习网-zhixunzhe.com (https://bbs.zhixunz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