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者学习网-zhixunzhe.com

楼主: jfw19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传记] 史蒂夫乔布斯传(普通话)-作者艾萨克森-76集MP3有声书-32KBS

7#
淋漓66
乔布斯的一个商业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害怕内部相残。他说:“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小米0505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惟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jfw1955
是完整的,之前的版本每集的开头3分钟都重复了上集的结尾,为了节约时间,我每集都去掉了重复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hinkaction
找了好久你这是不是完整资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trawsman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思考事情就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想到之前想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好好人
记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这是我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骄傲,所有对于困窘和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都在死亡面前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终会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认为自己会失去什么的陷阱。你已是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追随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zzq1955
我向来后知后觉,满世界都在为Apple疯狂时,我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在抵制这些电子产品,我想小孩子玩弄这些东东是迟早的事,它们越晚进家门越好。
等乔布斯宣布辞去CEO时,我想他一定病得很重,感慨平时自己有个头疼脑热,就浑身不爽,对身边的人也不爽,何况他这样?他一定拥有强大意志!
他死前一天,Apple推出了IPhone 4S,有说是IPhone for Steve,我还记得在2011年10月5日,坐在南昌返回赣州的大巴上,百无聊赖地翻看手机新闻,突然翻到乔布斯去世了。
开始琢磨是不是去买个他的产品,加上老胡又在耳旁吹风,于是便抱了个IPad回来。
过完年,突然想想通了,换个手机号码,又有什么呢?想联系的人自然会联系,不想联系的,号码保持再久也不会联系,还有那些一天到晚像大头苍蝇的中介电话,清净晒!于是立刻去换了个IPhone 4S。
而《乔布斯传》从开始要预订、加价,到后来满大街搭售、降价销售,我才在当当买了本,开始了解Apple和乔布斯。。。。。。
此书听得也是断断续续,放在办公室,每天临下班时看几页,中间有很多章提不起劲,直到最近两周,看到后1/3时,写到乔布斯关于人生的思索、对大学生的演讲、发现疾病、面对疾病以及和疾病抗争、对子女家庭的教育和期待、对自己一生的思考、与竞争对手及朋友的友谊恩怨、他对自己行为方式的解释,等等,才吸引我快速地看下去,并且还下载了英文版,找些相应的段落去看。
看完,我觉得是有所感悟的,比如:
他对物质的认识——
他认为“要避免对物质的执着”(that is was important to avoid attachment to material objects);“要过一种不执着,非物质的生活以达到觉醒”(to attain enlightenment you need to develop a life of nonattachment and non-materialism);乔布斯从他的佛教修行中学得到道理是:“物质只是把生活填满而不使之充实”(The lesson Jobs learned from his Buddhist day’s was that material possessions often cluttered life rather than enriched it.)
他对工作热情的看法——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see how much motivation matter. We won because we personally love music. We made the IPod for ourselves, and when you’ve doing something for yourself, or you best friend or family, you’re not going to cheese out. If you don’t love something, you’ve not going to go the extra mile, work the extra weekend,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as mind.
他对手写笔的反感——
“上帝给我们十个手指,为什么还需要用手写笔?”
他对权贵——
当法国前总统夫人参观他的工厂时,对于夫人提出的那些关于员工福利待遇的问题,他对这类问题毫无兴趣,要求翻译这样回答:“如果她对工人的福利这么感兴趣,随时欢迎她来这儿工作。”——读来很爽!
他对微软和比尔盖茨品位评价——
盖茨说:“我愿意放弃很多东西来拥有史蒂夫的品位”(Well, I’d give a lot to have Steve’s taste.)
而乔布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哪怕会给人难堪,他直言微软以及盖茨的品位差。他为人处世真是很生猛,一点都不肯恭维,而对自己真在乎的人和东西,就想方设法索取,索取不到就死乞白赖,甚至痛哭流涕。
他也不在乎别人的恭维,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
他决定请Walter写自传的原因——
正因为他不需要别人的恭维,所以我愿意相信他跟Walter说的:“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不经常在他们身边,我希望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并理解我做的事情。另外,我生病以后,我意识到如果我死了,其他人肯定会写我,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他们会全都搞错。所以我想确保有人能听到我想说的话。”(I wanted my kids know me. I wasn’t always there for them, and I wanted them to know why and to understand what I did. Also when I got sick, I realized other people will write about me if I died, and they wouldn’t know anything. They’d get it all wrong. So I want to make sure someone heard what I had to say.)
他那么自我的人,绝不会主动想为跟他无关的人做点什么,或留下什么启迪,倒是为他自己的孩子,我相信有点可能,他只在乎自己和孩子(Apple是他最疼爱的孩子)。
一本好传记,可长可短,邓肯、米开朗基罗等经典传记,也不过几十、百十来页。而乔布斯这本传,达到了500多页(英文版390多页)。某年某月,乔布斯飞去某个城市、会见某人、在哪个餐厅吃过饭、参加过什么产品发布会、在公司里开过一个什么会议、研发什么新产品。。。。。。说实话,我不爱看。
我不是说,这样写不好或不适合,而是说,作为一本写给广大普通读者(不是专门研究他的人)看的传记,这些琐碎没什么太大意思,不会更加烘托他的某方面的品质,充其量只是告诉大家:他很忙。但如果真如他自己说的“想让孩子了解他们的父亲”,就很好很适合,他们几乎可以在这本书事无巨细的书中,找到他们父亲做过的大部分事情。
这也真是我的感觉,父亲去世后,我开始找父亲留下的书信字迹,留心听人说父亲以前的事情,开始试图还原父亲人生足迹——哪怕他只是个普通平庸的父亲。奇怪的是父亲在世时,我却从来没这样想过、做过,这种感觉很奇怪。
他对儿子的憧憬——
“我幻想着将来里德和他的家人住在Palo Alto这儿的一座房子里,他在斯坦福做医生,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I fantasize about Reed getting a house here in Palo Alto with his family and ride his bicycle to work as a doctor at Stanford.)
读这一段很温馨,这是一个普通的爸爸对孩子普通的期望,Jobs这样说丝毫没有拔高或降低他的身份。
而我感慨,只有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或者确切地说在Palo Alto的小镇,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父亲,才会对儿子有如此期望:幸福地骑自行车去上班。
还有一件事。。。。。。And one more thing …
最后Jobs的一些原话,我想是他真实想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倒不是说他是恶人,他内心绝对是向善的,并且有大善,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we try to use the talents we do have to express our deep feeling, to show our appreciation of all the contribution that came before us, and to add something to that flow. That’s what has driven 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本站所有作品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均为网友上传交流学习,如侵犯您的权利请告知:zxzxxw@qq.com,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请各位网友试用后立即删除,并去购买正版光盘,其版权归相关影音公司所有。

小黑屋|知讯者学习网-zhixunzhe.com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17 15:16 , Processed in 0.231196 second(s), 21 queries .

阅读点亮人生!            Email:zxzxxw@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